魏忠贤曾经权倾朝野,为何不造反,主要是因为明朝的政治环境决定的。他曾经和他的党羽讨论过造反的问题,结果行不通。他的结局从崇祯登基以后,他的党羽都看出来了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:
一、明代皇权至上
明太祖自建立明朝开始,制定了很多制度,确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。尽管经历几百年,其中几次政变,但是异姓称帝是不行的。
公元1627年8月,天启帝进入弥留之际时,专权的魏忠贤召集亲信商量对策,他们开了一个小会。会上,魏忠贤首先提出想居摄,就是想摄政,结果大学士施来凤却说: “居摄远不可考,且学他不得。”魏忠贤又说搞政变算了,但是兵部尚书崔呈秀却说: “恐外有义兵。”魏忠贤和这些亲信讨论来讨论去,没有结果。8月22日,天启帝病死,临死前决定让信王朱由检即位。
爱好木匠活的天启皇帝朱由校
第二天,魏忠贤无奈,只得对外公布了张皇后的懿旨: “召信王入继大统。”
上面这些实例也说明了明代皇权至上,魏忠贤及其党羽心存敬畏,不敢造次。
二、不敢暗害朱由检
8月24日,即天启皇帝死后第三天,朱由检正式即皇帝位,定次年为崇祯元年。当时魏忠贤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,他的亲信田尔耕为锦衣卫提督,党羽崔呈秀为兵部尚书。朝廷内外自内阁、六部乃至四方总督、巡抚,遍布魏忠贤的死党。魏忠贤不敢公然加害朱由检,只是因为明代皇权至上而不敢轻举妄动,但是,暗中的毒害还是有可能的。
朱由检在8月23日入宫的当晚,提心吊胆,一夜未眠,取来巡视宦官身上的佩剑以防身,又牢记皇嫂张皇后的告诫,不吃宫中的食物,只吃袖子私藏的麦饼。正因为,朱由检的防范,魏忠贤才感觉无从下手。后来,朱由检将信王府的宦官和宫女逐渐带到宫中,以保证自己的安全。
展开全文
崇祯皇帝朱由检
三、诱惑失败
魏忠贤对于新皇帝朱由检,始终摸不透他的心意。他想了一计:用美色诱惑朱由检。
朱由检在明朝16帝中有一个特点:不怎么好色。当时战战兢兢的心态下,朱由检对美色更无兴趣了。
但朱由检怕引起魏忠贤的怀疑,将魏忠贤送来的4名绝色女子全部留下来,但却仔细搜身。结果,4名女子的裙带顶端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,宫中称为“迷魂香”,实际上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。朱由检命4人将药丸捣毁。魏忠贤千方百计引导朱由检做一个荒淫的皇帝,一计不成,有生一计,就另派一个小太监坐在宫中的复壁内,手中持“迷魂香”,使室内自然释放一种幽香,达到催情的效果。这一招,同样被朱由检识破,并大发感慨: “皇考、皇兄皆为此误矣! ”
既然美色诱惑失败,魏忠贤只得采用其他方式试探。他向皇帝上疏停止建造自己的生祠。朱由检批示不温不火,生祠未建的概行停止。
四、阉党内乱、倒台
朱由检为了麻痹魏忠贤,还不断地嘉奖他忠心为国,表扬他的党羽王体乾(魏忠贤的名义上级司礼监掌印太监)、崔呈秀。朱由检明白,这一切都会收回来的。最后的倒魏活动是由魏的党羽先发起的。10月13日,御史杨维垣上疏弹劾崔呈秀,却美化魏忠贤。朱由检当然明白崔呈秀在阉党中的分量,顺势免去了崔呈秀的兵部尚书一职。这一举动,掀开了倒魏的大幕。于是,弹劾魏忠贤的奏章接二连三地出现。
直到10月26日,朱由检一直不动声色,任由臣工们攻击魏忠贤的奏章一波接一波,期间还得面对魏忠贤的哭诉,依然无动于衷。10月26日,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疏攻击魏忠贤十大罪状。朱由检立即行动,召魏忠贤来,然后让太监宣读钱的上疏。很快,朱由检将魏忠贤贬往中都凤阳祖陵气香。然而,魏忠贤过惯了有权有势的生活,出京的时候还带着1000多卫兵,这一下子刺痛了朱由检敏感的神经:一个戴罪的宦官竟然如此跋扈。
于是,朱由检再下谕旨,命锦衣卫将魏忠贤缉拿回京,准备严惩。在河北阜城一家小旅馆听评书的魏忠贤得信后,亲兵散尽的魏忠贤上吊身亡。不久,朱由检对阉党进行了清算。
魏忠贤不敢造反主要是以上几点原因,皇权至上他不敢,种种图谋又都失败了,只能上吊身亡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